甘肃天水市秦州区花舞南山文旅小镇,原本是荒山,经过规划治理,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元古堆,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的荒滩上,“生态卫士”文冠果正在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产业的“中流砥柱”…… 花舞南山文旅小镇 荒山变花海村庄变景区 炎热的夏日,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李官湾村的花舞南山文旅小镇迎来不少消暑纳凉的市民和游客。 “当初来的时候,这里都是撂荒地,山上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文旅小镇负责人谢凯龙说,但这里距离市区仅7公里,发展乡村旅游,有着独特的优势。 从2017年开始,他们种植了上万棵树木,打造数百亩花海与草坪,让荒山变成了花海。 花舞南山文旅小镇 如今的花舞南山文旅小镇,是一个集康养度假、观光旅游、民宿露营、餐饮美食、文化节会、体育赛事、研学教育、亲子体验、生态农业等多元化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度假区。 赏花、游乐、民宿、采摘、露营、游玩等农文旅融合,延伸出吃、住、娱等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丰富了文旅小镇所在的秦州区南郭寺大景区的业态。 景色变美了,花舞南山文旅小镇周边的村子也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运营至今,该文旅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七大产业奏响农文旅融合协奏曲 在甘肃,要说乡村巨变,元古堆绝对算一个。 元古堆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从出门“水”“泥”路到4A级景区,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元古堆有自己的发展密码。 元古堆村的“第一桶金”来源于光伏发电。元古堆建成渭源县第一个村级300千瓦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食用菌,形成了农光互补产业。 此后,药材加工厂、肉羊养殖厂、百合种植基地、羊肚菌种植合作社、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接连发展起来,引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过去务工收入多,产业收入少,旅游收入零,现在务工收入少,产业收入多,旅游收入也不少。”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说。 元古堆村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坚持做大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伏、劳务、电子商务“七大产业”,奏响农文旅融合协奏曲。 2024年,元古堆村共种植中药材600亩、百合1600亩、马铃薯200亩,年加工中药材1500吨。有产业、有出路,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8860元,较2012年增长11.8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20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跃。 元古堆村还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肃首批“和美乡村”。 “未来,我们会结合元古堆的优势,对现有产业进行提升,如通过深加工,提升中药材产值,增加老百姓收入。”董建新说。 野果变“金果”树防风沙“果”闯市场 文冠果 在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的戈壁荒滩上,一排排智能化温室大棚正孕育着文冠果幼苗。 这片占地3600亩的产业基地,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防风固沙的“新利器”,更是白银市“十大特色”乡村振兴产业之一。 文冠果的芽叶可以做茶、果籽可以榨油、果木可以制作文玩,是农业产业和商业市场的“新宠”。 文冠果在白银市平川区并非是新来的“物种”,但文冠果有“千花一果”的称号,即文冠果籽亩产大约30斤,老百姓栽种文冠果的意愿并不强烈。 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创业青年房吉昌了解到山东在培育文冠果,亩产会提高不少。于是,房吉昌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他算了一笔账:当前,文冠果籽的收购价为7-10元每斤,亩均收入300元左右。选取挂果较好的树木,对其进行嫁接培育后的高产文冠果树,亩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此外,加上亩均25斤茶叶的1200余元收入,除去成本,每亩文冠果树的收益可达到2000-3000元。 算完“经济账”,当地将“生态账”也算得明明白白。 文冠果,因其耐旱、耐寒、耐瘠薄,能够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是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的优良树种,而且春夏秋三季均可栽种。白银市平川区林业碳汇发展中心主任万康说,按照规划,平川区计划种植文冠果20万亩,目前已种植8.5万亩,种植的是当地培育后的优良品种,通过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文冠果育苗基地 如今,几年过去了,房吉昌的创业也取得“阶段性成功”,目前已规模化形成“文冠果繁育、育苗基地”,是白银市首个采用“丰产技术”的文冠果育苗基地。 此外,正在实施的白银市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按照规划将建设规模化文冠果特色种植基地、文冠果产业加工园区、文冠果文化小镇、文冠果研学旅游等四大项产业体系。 房吉昌说,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冠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文冠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Discuz Team. ( 京ICP备2024065776号-1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花市大街九号法官之家,电话:13810006559,fztdwld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