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麦浪翻涌,在国家制种大县山东济宁兖州区,39万亩小麦进入灌浆关键期。田垄间矗立的各类气象观测设备化身“田间哨兵”,以分钟级精度捕捉温湿度、风速、土壤墒情等数据,织就一张守护粮食安全的精密气象网。 5月8日,在济宁兖州区漕河镇的麦田里,农户打开手机软件,土壤墒情预警、无人机喷防建议等信息一目了然。 漕河镇管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气象观测站伫立在田间地头,如同“天空之眼”,每日生成近8000余组数据,经5G网络实时汇入气象部门的云平台。气象技术人员轻点鼠标,便可调取不同品种小麦在拔节、孕穗等8个生育期的专属气象档案。 根据数据分析,气象部门将气象数据上传至云端,并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阶段的小麦良种繁育需求,编制详细的气象服务指南和操作手册,为良种繁育企业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 目前,兖州区已建成国家基本气象站1套、区域自动气象站8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2套以及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1套,实现对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关键气象要素的分钟级实时监测。(总台记者 宋文瑾 李金林)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Discuz Team. ( 京ICP备2024065776号-1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花市大街九号法官之家,电话:13810006559,fztdwld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