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援助网

中国普法援助网 地方频道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地方频道 乡村振兴 订阅
乡村振兴

“汉字号”亮闪闪 农民兜里沉甸甸

2025-1-20 09:23| 发布者: netpfxj| 查看: 220| 评论: 0

摘要: 隆冬时节的陕西汉中,从巍峨秦岭到汉江之滨,在盖满寒霜的蔬菜大棚里,在炭火飘红的农家新居里,在紧张生产的帮扶车间里,忙碌了一年的农民们正盘算收入,谋划新一年的增收大计,虽然寒风料峭,田野村庄依然充满生机 ...

隆冬时节的陕西汉中,从巍峨秦岭到汉江之滨,在盖满寒霜的蔬菜大棚里,在炭火飘红的农家新居里,在紧张生产的帮扶车间里,忙碌了一年的农民们正盘算收入,谋划新一年的增收大计,虽然寒风料峭,田野村庄依然充满生机。2024年,汉中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政策要素供给,深挖产业富民潜力,拓宽务工就业渠道,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田畴沃野奏响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欢歌。

村民采挖天麻

“五个农业”铺就“富民路”

  走进汉中市镇巴县小洋镇毛垭村天麻种植基地,只见农户们手持小药锄,刨土、收麻、分拣,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的鲜天麻便堆成了小山,丰收的喜悦溢满了基地。这批天麻将被送到兴民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洗净、蒸煮、切片、烘干等工序,摇身一变成天麻片、天麻粉等深加工产品销往亳州、昆明、成都等地。

  目前,通过种植、加工、深加工等方式,兴民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20个镇(街道)1200余户农户种植天麻15万窝,年产鲜天麻600余吨,产值达24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这是汉中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五个农业”,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的一个缩影。

  2024年,汉中市加快扩大“五个农业”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价值,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带动20余万农户在“五个农业”产业链上增收。截至目前,全市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138家,品牌农产品总销售额达34.83亿元,建设设施农业基地143个、智慧种植养殖基地168个,建成农文旅融合示范点109个,所有镇村实现“五个农业”全覆盖。

  在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方面,汉中市加快粮油、茶叶、食用菌、蔬菜、畜牧、果业、渔业等10条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750亿元,其中茶叶、猕猴桃、生猪、蔬菜、食用菌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同时,为持续擦亮“汉字号”农产品品牌,该市积极参加丝博会、农高会、茶博会等展销活动,承办陕西省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发布“汉中百花蜜”区域公用品牌,一系列举措切实将产业发展成效转变为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农村改革释放“新活力”

  2024年,汉中市积极推广“联村共建、以镇带村、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两山转化、物业租赁、社会化服务,全市2092个涉改村村集体实现年度经营性收入6.45亿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棚外寒风凛冽,棚内姹紫嫣红。眼下,在汉中市留坝县马道镇沙坝村高山花卉基地里,北美冬青红果饱满,蝴蝶兰竞相绽放。运输花卉的货车早早排队,村民们忙着采摘、剪枝、打包,准备将这秦巴深山的“冬日春光”销往全国。这个花卉基地是沙坝村的村集体产业。“我们村的鲜花每年这段时间都卖得特别好。我们天天打包发货,再累也开心。”村民陈富民笑着说。

  “在这务工,工作稳定,年底了还有分红,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陈启新说。村里花卉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截至目前,该村已出售北美冬青200余箱、蝴蝶兰2万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0万元以上。

  沙坝村以花卉“颜值”催生经济产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折射着汉中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在洋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改变也在发生。

  “我们村摸排闲置资产,收储闲置老房32间,委托专业团队高标准打造生态康养民宿,按照‘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效益超50万元,社员人均年增收6000元。”看着集体经济收益增加,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八里关村党支部书记王鹏格外高兴。

  八里关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得益于今年洋县开展农村“三资”集中专项整治工作。2024年,洋县对全县村集体家底进行起底式清理盘点,全县新增集体资产价值5.63亿元,包括林地7.01万亩、土地2万亩、其他资产190.2亩。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均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产等资产,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休闲农业等,带动农户参与集体资产分红,也为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创造条件,把农村集体资产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惠农政策织密“增收网”

  “我要照顾老人,还得照顾孩子上学,不能外出打工,好在家门口就有社区工厂,每个月都能拿到3000多元。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人,一举两得。”脱贫户杨小英是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团结新村的村民,也是勉县大力培育社区“小工厂”的受益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大头。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汉中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促农增收重中之重,扎实开展“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专项行动和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汉中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96.87万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35.56万人。其中,在社区工厂优就业方面,紧盯“走不远、离不开、增收难”农村劳动力,培育204家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带动2126名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打造品牌带就业方面,打造就业增收“金字招牌”,培育西乡秦巴茶工、留坝民宿管家等6大类20个特色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41万人。

  除了稳岗就业,2024年,汉中市发挥惠农资金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共安排财政衔接资金6859万元鼓励支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和经营主体发展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亿元,惠及农村居民142.2万人次;兑付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2705.15万元,惠及农村居民6.12万人;实施“雨露计划”补助8242人次,共计1972.45万元。

  产业发展有收入、入园工作有薪水、入股合作社有分红、就近务工有报酬、政策兜底有保障……汉中市通过更加多元、稳定的增收渠道,让农民群众口袋越来越鼓、干劲越来越足,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加快速度变为现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中国普法援助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Discuz Team. ( 京ICP备2024065776号-1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花市大街九号法官之家,电话:13810006559,fztdwldst@163.com

返回顶部